极目新闻记者 邱睦
通讯员 李雪 丁璇
“感谢检察机关支持我起诉,帮助我依法维权,还替我申请到司法救助金,缓解眼下的困难……”近日,一起刑事案件的受害人郑某领到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检察院给予的司法救助金,心中充满感激和暖意。
【资料图】
2022年8月,郑某在一家电子厂做工,期间因琐事与同事熊某起了争执,被熊某殴打至轻伤二级。同年12月,法院以故意伤害罪判处熊某有期徒刑一年二个月。但熊某却未对郑某住院治疗及后续费用进行赔偿。
郑某离异多年,靠着做工的微薄收入,独自抚养6岁的孩子,照顾年迈的父母。受伤以来,他因住院治疗、康复等花销,前后已花费万余元,后续还得继续用药。这笔费用,对于郑某的家庭来说,无疑是沉重的压力,令他苦不堪言。
2022年11月,经开区检察院在办理该刑事案件时,了解到郑某的情况符合支持起诉实质要件,随即将线索移送该院民事检察部门。经审核,民事检察部门将其纳入支持起诉的范围。
2023年2月10日,在对郑某的情况进一步调查核实后,民事检察官发现案发后,郑某一直没有获得相应赔偿,生活逐渐陷入困难,或许可以通过司法救助得到一定帮助。于是,在作出支持起诉决定的基础上,又将司法救助线索移送至该院控申部门同步办理。
控申部门受理案件后,经多方调查取证,确认被害人家庭生活困难,又属于民事受害人且系退役军人,符合司法救助条件,立即依法启动司法救助程序,为其申请司法救助金。
2023年2月20日,在人民监督员的见证下,经开区检察院检察官现场向郑某宣读司法救助决定书,“谢谢检察官为我的事情辛苦奔波,我会好好治病,努力工作,为孩子和老人撑起这个家。”在签收决定书的那一刻,郑某语气坚定地说道。目前,该笔司法救助金已发放到位。
2023年3月28日,辖区法院对郑某作出支持起诉判决,判决被告熊某于判决生效之日起向原告郑某支付赔偿款49426.44元。
“对我们来说办案取证是习以为常的小事,但站在郑某的角度来看,这是关乎他一家的生存大事。这件案子看似很小,却历经三个部门,我们希望通过部门联动,将群众的‘纸上权益’落到实处,解决他们的现实诉求。”承办检察官表示,近年来该院积极贯彻落实新司法理念,细化《法律监督线索内部移送规定》,改变以往等案上门的被动状态,加强各部门联动及线索流转,积极拓宽监督线索、支持起诉、司法救助的适用范围。在办案时主动挖掘线索,通过“民事支持起诉+司法救助”的全流程办案模式,强化为民服务举措,在帮助弱势群体依法维权中践行“人民至上”理念。
(来源:极目新闻)
Copyright 2015-2022 亚太知识产权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沪ICP备2020036824号-11 联系邮箱: 562 66 29@qq.com